欢迎访问mobile.28365 365!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各级好人 > 安徽好人
樊惠华(2014.9)
编辑日期:2015/8/11  来源:mobile.28365 365  发稿人:歙县文明办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樊惠华三岁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丧失了行走能力。成为一名医生是她自幼的梦想,当年高考因为身体残疾无法通过体检被拒大学门外,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持自学,熬过了无数个寂寞的春夏秋冬,终于完成了中医自考大专的学业,并一次性通过了执业医师的资格考试,如愿走上了中医临床的岗位,成为了中医科的一位临床医生。

二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她无数次拒绝了病人和他们家属的各种馈赠,从没有收过一个红包,唯一没有拒绝的是病人在被治愈后拉着她的手说出的那些感谢之言。那一句句对她为人和工作的肯定,在她看来这并不是炫耀的资本,更是她提醒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警钟!

樊惠华勤于向老中医求教经验,她的桌上堆放着各类医学书籍和医学杂志,一有空闲便翻看,记录笔记,背诵重点。她踏实积累每一点知识,不断创新。对带状疱疹和面神经麻痹以及多种妇科病有了自己的一整套的治疗方案,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她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和同事的交口称赞。

在乡镇医院上班,樊惠华每天要面对很多家境贫困的来就诊的病人,她总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用自己的努力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帮他们省下每一分钱。

街口镇有一个姓潘的老人,年近八十,双耳严重失聪,十多年来疾病缠身。她每次来看病都只能打手势,樊惠华给她诊治时,要帮她把药取好,还要手把手教她怎么服用,将服用方式做上处方。多年下来,这位善良的老人非常感动,有几次塞红包给她,樊惠华坚定的拒绝了。后来她每次去深渡,即使不看病她也会来医院找樊惠华,她说她就是想来看看樊惠华,只要见到她,就会很开心!

小川乡有一位老人,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家境贫寒,子女多,其中有两个儿子六十多岁还未成家。尽管国家每个月补助金不少,但他要接济两个体弱多病的儿子,所以生活十分拮据。他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毛病,他每次去看病的时候,樊惠华都会买两包冰糖或者蛋糕给他,老人非常感动,说樊惠华就象他的亲生女儿。
在家中,樊惠华对父母孝顺,对丈夫体贴,对儿子关心。

2011年初,她母亲不幸患上病毒性脑炎经过医院治疗,虽性命无忧,但出院后精神失常,大小便失禁,成了一个“老婴儿”,照应母亲的重担落到了樊惠华的头上。四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有洗不完的衣服,一日三餐要喂,每天要给老母亲擦背、洗脸、洗脚、梳头。除了照顾老母亲饮食起居之外,还要每天观察她的病情来开药,熬药,不断调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老母亲能够行走,吃饭和玩耍了。这些事对于一个身体正常的人来说尚且不易,象她这样一个残疾人承受下这一切,背后的艰辛与困难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好榜样是樊惠华的一贯表现,他告诉儿子:只要你肯努力,一切都会成为可能!她说:“如今儿子考上了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最让我欣慰的是为医疗事业奉献也成为了他的理想。”

2014年1月,厄运悄悄来到了樊惠华身上,她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权威医生说她的生命还剩三个月。一阵痛苦一场激动之后,她冷静的说:“我还有未送终的老母亲,还有学业未成的儿子,还有未尽的挚爱工作等着我!我还不能够倒下!”樊惠华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每天上班。同事们十分敬佩,劝她住院治疗,但她却说:“我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病床上抱怨和呻吟,只要能多坚持一天,就要为患者解除痛苦一天,就要多照顾母亲一天,就要多陪丈夫一天,就要多为儿子多做榜样一天!”

她平静地做出决定,默默地签下了眼角膜无偿捐赠书。她说:“我将不久于人世,能留下的东西太少。癌细胞侵占了我很多的器官,唯有眼睛依旧明亮!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无偿捐给最需要的人。我想在我离开的时候能再点亮他人的生命!”

樊惠华离开了,接受捐献的省红十字会眼角膜库主任屈志国特别感动的说:“樊医生活着时服务人民,死后将自己的眼角膜留给别人,品德非常高尚”。

樊惠华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群众及许多患者自发前往吊唁,为她送上最后一程。根据樊惠华的遗愿,她的骨灰撒向了美丽的新安江。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mobile.28365 365 歙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ICP备05004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