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mobile.28365 365!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各级好人 > 黄山好人
吕佛才
编辑日期:2015/8/11  来源:mobile.28365 365  发稿人:歙县文明办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古稔小学是歙县小川乡东片唯一的小学,也是全乡最偏僻的小学。从千年古镇深渡镇沿新安江顺流而下15公里处,有一个叫程家堨的村子,弃船登岸,在两山夹一坞的山道上一直向东往大山里再走上5公里,就到了古稔小学。
  对于我来说,这里的一切并不陌生,除了一幢新建的教学大楼外。世纪之初,我曾在这里教过书,工作生活了整整三年。六一前夕,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是为了详细了解吕佛才为家乡教育事业献爱心的采访来的。
  “吕佛才只在这里读了三年书”,吕俊喜老师说
  吕佛才1975年出生在古稔村元庆组。元庆组还在更深一些的大山里。1986年,吕佛才在家乡小学读满了二年级之后,来到了古稔小学读书。“他在这里读了三年书,从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毕业。”时任吕佛才语文老师的吕俊喜老师介绍说。
  吕佛才幼年丧父,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最小的弟弟比他小12岁,甚至都不知道长什么模样。“在古稔读书的这三年,是吕佛才一家最困难、最艰苦的三年。那时候,没见他穿过一件新衣服,一双解放鞋,脚后跟磨完了,鞋底磨穿了还在穿,一到冬天,整个脚都冻疮,红肿得厉害。”吕俊喜老师说。
  “见我如此可怜,老师们可没少帮我。”我是在qq视频上“见到”吕佛才的。现在,他已是厦门清亚丽装修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了。在我的数次要求下,吕佛才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与我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网络对话。“那时候离家远,到了冬天,我带来的午饭早已冰得像铁一样,老师们都要帮我热一热,让我吃上热饭菜。那时候有个姓叶的老师,还为我买了一双球鞋,那一年的我脚就没有冻疮。现在想起来,我全身还是热乎乎的。”
  1988年,13岁的吕佛才小学毕业了。当他看到家徒四壁的一个家时,心头不由生起一分责任来。“我没办法再读书了,可我一定要让妹妹弟弟好好读书!”吕佛才一咬牙,跟了做手艺的邻居到杭州当起了学徒。学木匠、学漆匠、学装潢……“三年后,我从师傅那里领到了平身第一个月30元的‘工资’,一分钱都没有用,全部寄回了老家。”吕佛才说。可惜的是,他的这笔钱来的还是迟了一些,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已经在一年前小学毕业,辍学在家跟着母亲干了一年农活了。
   “舅舅,我有校服了”,外甥女的一句话刺痛了吕佛才
   2008年秋,吕佛才的外甥女小霞从家乡转到厦门读书。从没出过远门的小英早已被繁华的城市深深吸引。让她高兴的事,入学报名第一天,她就领到了两套校服,一套夏装,一套春秋装。穿着崭新的校服,小霞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舅舅,我有校服了。”“校服?你在家里上学没校服吗?”吕佛才问道。“没有,这是我第一次穿校服。”这时,吕佛才想起在那遥远的故乡小学里,孩子们甚至连校服都没有见过,更别说穿了。
  “当时,我就拿起电话,拔通了吕俊喜老师家的电话。”这个时候,吕老师早已退休在家。当他得知吕佛才有意为家乡孩子们捐赠校服时,立即表示由他负责与学校对接有关事宜。2009年5月20日,量身定做的352套校服齐整整地摆在了古稔小学的教室里。全校176名师生,每人两套校服,一套夏装,一套春秋装……“那年六一,我们全校师生穿着整齐一新的校服过节,每个人都显得十分高兴。特别是早上统一做广播操时,由于服装统一,远远望去,和电视上城市里的学校表演广播操没什么两样。”古稔小学老师程军说。
  “他们还没见过电脑,我要捐十台电脑”,吕佛才说
   “5月11号,我就接到吕佛才的电话,问我们还缺什么?”程军老师说,“我告诉他,孩子们生活在大山深处,连电脑都没有看到过。吕佛才当即表示,他愿意捐给学校10台电脑。”
  “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不能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了。”吕佛才介绍,由于现在古稔小学还没有配备计算机老师,因此学校里要他捐电脑的事再缓上一缓。因此今年,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器械和学生的学习用品。“我只是希望,学校能够马上配备计算机老师,我好把电脑捐出去。”对于没能在今年“六一节”把电脑送到母校去,吕佛才显得特别着急。
  妹妹也只是读了小学就辍学务农,一直是吕佛才的一个心病。因此只要说到教育,他就会有一种刻不容缓的味道。“妹妹正在函授大专,学电子管理。弟弟毕业于福建工程学院,是正宗的大学生,现在他们都在公司里帮忙。”吕佛才介绍,弟弟比他小一转,到了弟弟读书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能够把弟弟培养成大学生,是吕佛才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在不长的采访中,吕佛才多次说到自己没做什么,不值得宣传。“那个时候,要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就会受冻,就会挨饿。在我看来,我现在是在延续我的老师们的爱。在整个爱心链条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而已。”吕佛才表示,他会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人这一辈子,能为教育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我看来,是最有意义的。”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mobile.28365 365 歙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ICP备05004201号